首页 资讯 正文

济宁市兖州区:夏粮丰收背后有“智慧田管”

体育正文 52 0

济宁市兖州区:夏粮丰收背后有“智慧田管”

济宁市兖州区:夏粮丰收背后有“智慧田管”

初夏时节,麦浪翻滚,金黄(jīnhuáng)遍野,济宁市兖州区39万亩麦田已进入收获期(shōuhuòqī)。 在新兖镇前杨庄村高标准农田里,一台台大型(dàxíng)联合收割(shōugē)机轰鸣作业,紧张地收割着颗粒饱满的小麦。 看着满载小麦的车辆一趟(tàng)趟运往粮仓,农场主赵新成脸上难掩笑容。“今年收成不错!”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,“从已收割情况看,亩产能(néng)达到1400斤。”谈到收益(shōuyì)提升,赵新成认为相较以往传统(chuántǒng)的种田方式,科技在降本增效上带来了很大的助益。 前(qián)杨庄村的这片土地是新建设(jiànshè)的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,配备了智能化灌溉(guàngài)和高效排水设施。赵新成指着不远处的大型指针式水肥(shuǐféi)一体灌溉设施说:“光是这台设备,一天的作业量就顶得上大水漫灌模式10到15个人工,我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几下,就能完成几十亩地的灌溉施肥,不仅省心省力,还大幅降低了成本。” 兖州区农业开发(kāifā)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秀川介绍,兖州区将农田灌溉(nóngtiánguàngài)与施肥有机结合,已形成指针式喷灌、地埋式伸缩喷灌、卷盘行架式移动喷灌三种成熟的智能水肥(shuǐféi)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模式。“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能根据土壤墒情、养分状况,以及(yǐjí)不同作物(zuòwù)在不同生长期的需(xū)水需肥特点,精准设定配方参数,自动调节灌溉量和吸肥量。农技人员或农户只需通过手机,就能随时随地远程操作(cāozuò),真正(zhēnzhèng)实现了精准灌溉施肥,显著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和农田智能化管理水平。”张秀川说。 高标准农田带来的效益不止于此(cǐ)。新型灌溉设施的应用,使得田垄得以去除,实现(shíxiàn)了土地的集中(jízhōng)连片种植。张秀川补充道:“这使每亩(měimǔ)地实际种植面积增加了10%到(dào)15%,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。”赵新成对此深有感触:“这些实实在在的有利条件,为我们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。”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(zài)灌溉上,也贯穿于小麦生长的全周期管理。在漕河镇管口新村,种粮(zhǒngliáng)大户张志发流转的小麦同样喜获丰收,他依靠一款农业APP实现了智慧化麦田管理,这得益于管口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气象观测站。该站能持续(chíxù)监测温度、湿度、降水、风速等关键(guānjiàn)气象要素,每天实时上传近8000组(zǔ)数据至气象部门云平台。 兖州区气象局副局长陶勇表示,依托这些海量实时(shíshí)数据,气象技术人员可以结合不同小麦(xiǎomài)品种的生长特性(tèxìng),在拔节、孕穗等(děng)8个关键生育期为其“量身(liàngshēn)定制”气象服务档案和(hé)预警信息。“通过气象服务图,可以直观查看降水强度等信息,提供覆盖小麦生产全链条的服务产品,从播种期的降水预测,到灌浆期的气温预警等,一应俱全。”陶勇说。 精准的气象服务,为小麦安全生产构筑了科技屏障。漕河镇管口新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(cūnwěihuì)主任王法义对此深有体会:“气象观测(qìxiàngguāncè)站建成后,我们能用(yòng)实时、准确的气象数据来指导良种繁育工作。” 目前(mùqián),兖州区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(de)气象监测(jiāncè)网络,拥有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、8个区域自动(zìdòng)气象站、2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及1个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站,实现了对温度、湿度、降水、风速等要素的全天候、全方位实时监测。 兖州区(qū)气象局副局长(fùjúzhǎng)宋鹏程介绍,气象部门会将这些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,形成气象服务快报并及时传递给农业部门。 (大众新闻记者 吕光社(lǚguāngshè) 通讯员 郝潇 苏强 赵安宁)
济宁市兖州区:夏粮丰收背后有“智慧田管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